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北水毛花

内蒙古开天辟地60年构筑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灯塔

时间:2022-09-08 06:25:21 来源:农源农业网 浏览量:0

内蒙古:开天辟地60年 构筑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

8月24日消息:内蒙古大兴安岭,祖国10.6万平方公里的北方森林,雄奇的大岭风光,壮观的鸡头上的金冠啊,人们时时刻刻关注着这里的生态。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始于1952年,那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项重大决策。为响应国家号召,多少有志气有抱负的中华儿女从祖国四面八方,带着不同乡音,不同习俗,来到大兴安岭,开天辟地,建功立业。60年来,几代务林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守护绿色,建设边疆,累计完成更新造林1843万亩,直接为国家提供商品材1.8亿立方米和大量林副产品,上缴利、税、费170多亿元。建设初期,这里先有林业、后有政府。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本着“先生产,后生活,边生产,边建设”的原则,发展了以森林经营为主体的多种经济门类的产业体系,建立起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交通通讯等一系列完备的社会事业体系,通过安置就业、技术服务、投资公益设施和自办社会事业等,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和稳定。

当然,这60年的历程并不是一路坦途,经历了许多天灾人祸,坎坎坷坷。森林火灾、森林有害生物侵害、以及大跃进时期的过量采伐、文革期间的人为破坏,曾出现严重的可采资源危机和林业经济危困。但在这些紧要关头,中央总是能够拨乱反正,给予政策指导,提出“采育结合,多种经营,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要求,特别是在本世纪开始之时,实施了“天然林保护”,使林业工作很快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把保护森林生态放到了首位。

60年后的今天,大兴安岭依旧用奔涌的绿色向世人展示她完美的容颜:天如洗,云如棉。穿行在森林中,泛着翠绿的落叶松、透着红润的樟子松,亭亭玉立的白桦林,陈杂相衬,试比高低。沿着栈道进入林间,只见草丛中到处是黄色的、白色的、褐色的蘑菇,或集结成堆,或独领风骚。令人惊喜是,时常有麋鹿、黑熊、猞猁、狍子等国家珍稀野生动物穿行在林间;飞龙、榛鸡、松鸦等飞禽,或跳上枝头,或落到路间,与人嬉戏。这里既是我国最大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也是我国最大的山地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同纬度生物带中具有完整的垂直带谱。图里河、根河、金河、牛耳河、激流河,汇入额尔古纳河,缓缓地向北流去,穿过山野密林,丢下一洼洼蓝色的“淖尔”,在山顶的叫“天池”,在山下的叫“湖”或“罗”。明如镜,静如潭,倒映着蓝天白云,森林草原……

国有全资的产权结构,生态建设的公益属性,企业家的崇高境界,使森工集团先天就具有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本能。在60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也自觉形成了踏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优良传统。作为自治区和共和国最早成立的实业机构,60年来,在支援国家建设上,他们始终坚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大兴安岭人精神,尽到了“共和国长子”应尽的义务。作为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守护者,他们树立了北疆生态脊梁的良好形象。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他们始终坚持“一体化、一条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原则,在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不遗余力,发挥了“领头羊”、“主力军”的作用。作为重点国有林区最大的林业企业,他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在改革管理体制、调整经济结构、提高民生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全力以赴,奠定了行业翘楚的地位。尤其是近年来,内蒙古森工集团高扬科学发展的旗帜,以“创新发展,转型崛起,富民兴林”为主题,妥善处理生态、发展与民生的关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为构筑祖国北方生态屏障,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年5月,内蒙古森工集团荣获自治区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称号。

挺起脊梁 树立生态文明新形象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4大国有林区之一,林业主体生态功能区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8.17万平方公里,活立木总蓄积8.87亿立方米,森林蓄积7.47亿立方米,居国有林区之首。其活立木蓄积和天然林面积居全国第6位,是我国最大集中连片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区,有779条河流和多处湿地,构成黑龙江、嫩江的发源地,其森林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碳汇制氧、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世人称为“北疆的绿色长城”,被国家领导人誉为“祖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

森工集团第一位的责任不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是确保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生态安全,这同时也是森工集团最重大的社会责任。近年来,森工集团坚持管育并举,妥善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通过实施“天保工程”等一系列强化生态保护建设的措施,使森林资源得以恢复增长,森林生态功能全面发挥,有力维护了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平衡和祖国北方的生态安全。

按照天保工程实施方案的规划,对森林管护作了具体要求,明确了管护责任,落实了森林管护措施。本着“人员、责任、地块、标志、奖惩”五落实的原则,层层签订责任状,使森林管护责任落实率达到100%,形成了林业局、林场、管护站三级管护网络体系。在投入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以主业经营利润补贴生态建设,全面完成了天保工程下达的营林、抚育等生态建设任务,使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

落实“三总量”管理要求,严把林地林权管理关口,规范林木采伐管理流程,严格流通加工领域管理措施,强化资源调查和建档工作,创新资源监督与监测手段,加大林政执法力度。坚持依法治林,林政管理部门、资源监督机构与森林公安机关密切配合,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近5年来,资源管理部门共查处林业行政案件2015起,查处率99%。森林公安查处林政案件15800余起,收缴木材10.2万立方米,挽回经济损失690余万元。

森工集团在森林火灾预防扑救方面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在防灾救灾工作中不惜血本,舍得投入,通过落实防火责任制、强化火源管理、完备扑救预案、实施跨区联动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有效保护了国家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扑火实践中逐步树立起“投重兵、打小火、当日灭、立大功”的扑救理念,努力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森林防疫部门利用新科技、新技术,加大GPS、PDA在监测中的应用,积极引进推广生物防治手段,“两防”工作的有效开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森林资源损失。

1959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所辖范围165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8.64亿立方米。据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目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所辖的1067万公顷范围内,活立木总蓄积量已达到8.873亿立方米,超过1959年林区开发建设初期的森林资源总量水平。

“天保工程”10年间,林区森林面积净增67.45万公顷,达到817.3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8.3个百分点,达到77.99%;活立木总蓄积增加1.2亿立方米,达到8.87亿立方米,平均每年给国家创造经济贡献70亿。按照理论数据看,森林每长1立方米,大约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83吨,释放氧气1.62吨。天保10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仅增加的林木蓄积就吸收了2.17亿吨二氧化碳,释放1.92亿吨氧气。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价格是每吸收1吨二氧化碳8美元,按此计算,10年天保期间林区在碳汇上创造17.36亿美元,按2009年12月21日1美元对6.8283元人民币计算,折合人民币达118.5亿元。

国家领导人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庄严承诺:中国将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作为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森工集团在生态建设责任上必须有所担当。2010年,林区响亮提出生态建设新目标:承担起全国森林蓄积增长量1/10的历史重任,到2020年10年间森林蓄积量将增长1.3亿立方米,为实现国家领导人的庄严承诺再作贡献。

关注民生 享受美丽发展

森工集团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收入水平、完善保障体系、维护职工利益、促进和谐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由于历史和政策的原因,林区企业职工仅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收入低、看病难,保障体系不完善成为林区职工最大的隐忧。森工集团积极争取政策,到2008年末,使林区职工全部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近12万人,参统率、缴费率、覆盖率均为100%,从根本上解决了林业职工群众看病难的问题。2009年,19个林业局在岗职工全部参加了工伤保险,参统人数52075人。2010年对林区3万名老工伤人员进行了初步认定,为按政策解决老工伤待遇问题创造了条件。目前,37799名大集体职工纳入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养老保险统筹,其中8404人已办理退休手续,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将2000多名知青工按照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纳入呼伦贝尔养老保险统筹。森工集团还主动配合地方民政开展调查、建档工作,将3.3万户8.5万人纳入到低保范围,使林区困难职工达到应保尽保。

提高职工收入

林区历史上始终坚持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虽然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林区职工工资收入仅为呼伦贝尔市地平工资的54%,为自治区地平工资的49.5%。近年来森工集团一直把提高职工收入作为工作重点,“十五”期末林区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为8118元,2006增长到9327元;2007年森工集团积极筹资,按照17.4%的增幅为职工增资,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830元;2008年按照16.4%的增幅为在岗职工增资,人均工资达到了12603元,职工月收入首次过千;2009年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达到14088元;2010年,职工工资收入人均增长3785元,人均年工资收入达到了17873元;2011年,在岗职工平均月收入又增加了500多元。目前,森工集团在岗职工收入达到2.1万元以上。

改善住房条件

林区历史上坚持“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基础设施欠账严重,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居住在板夹泥平房中。2008年森工集团在国家棚户区改造工程尚未实施前就自筹资金3500万元,对1万平方米棚户房进行了改造。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出台后,林区规划用4年时间对7.74万户、388万平方米棚户区进行改造。在资金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林管局自筹配套资金4亿元,使棚户区改造工程如期开工建设。在棚改过程中申请国家发改委进行异地建设试点,根据职工意愿,部份棚改退休职工移居牙克石、阿里河、根河市区,改善了职工的生活环境,减少了生活用火对木材的消耗。

东阳市吴宁创艺石材加工厂

温州市

常熟市祥盛副食品有限公司

广西钦州乐浦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江海机械厂

阿克苏市金丽源家俱有限责任公司第二经销部

邯郸市丛台区原苗喷灌设备销售有限公司

汕头市澄海区丽达隆玩具厂

厦门添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宁海县梅林街道椰阁工艺品厂

相关阅读
【推荐】转基因研究的国家态度引热议北水毛花

转基因研究的“国家态度”引热议3月6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上,农业部长韩长赋指出,对转基因“在研究上要积极,坚持...[详细]

2022-12-10
最火艾景奖现场杨锐风景园林学与城市设计的渊源苇状羊茅大蝎子草北水毛花中华冬青打箭薹草

【艾景奖现场】杨锐:风景园林学与城市设计的渊源和联系11月19日,2017年第七届艾景奖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进入到第二天的议程,会上进行了十...[详细]

2022-09-10
友情链接